希伯來書詮釋導讀-審訂者的話 by 胡國楨 ?>

希伯來書詮釋導讀-審訂者的話 by 胡國楨

有人說:假如你想把全部新舊約全書讀一遍,應該從新約的《希伯來書》開始。為什麼?因為它可以作為救恩史的導言。編輯《平日彌撒經書》(《感恩祭典》)每日讀經的人,顯然就是採取這個觀點。他們把《希伯來書》安排在常年期單數年的第一週至第四週;接著第五週的星期一,就從《創世紀》「太初,天主創造了天地」(創一1)繼續讀下去。

也有人說:應該是讀完全部新舊約各書之後才讀《希伯來書》。為什麼?因為它是救恩史的總結論,當你讀完全部新舊約各書之後,它幫你達到救恩史的高峰。活水聖經詮釋系列採取這樣的觀點,把《希伯來書》放在全套新約詮釋諸書的最後一本來發行。

《希伯來書》可以說是整部《新舊約聖經全書》、也就是整個救恩史的總結論。它的主題直接表明:舊約時代的司祭職及祭獻制度,現今已由新的大司祭耶穌基督一次而永遠的十字架祭獻給取代了。因而,天主從古代藉先知、到如今這末世時期藉著自己兒子,向人類所做的公開啟示已經完成了,基督徒現在應該學習古代眾信仰德範,堅守信仰。作者引證舊約經書中對基督徒而言幾段最重要的經文,來說明這個道理。他的說明共分三大步驟:

第一步(希一1~四13),作者說明耶穌基督的身分。在希一2b~3中,說祂是「萬有的承繼者」(參:詠二8),並坐在天父右邊(參:詠一一1),這肯定了祂是舊約經文中所描述的「默西亞」;又說天主「藉著祂造成了宇宙」(參:箴八30;智七21),並且是天主光榮的反映,也是天主本體的真像(參:智七26),繼續天主的創世工程(「支撐萬有」),這肯定了祂是「天主的智慧」或「天主的聖言」。接著在希一4~5中,引用了詠二7、撒下七14……等,說明耶穌是「天主子」和「默西亞」的身分。這些都足以說明:萬物都屬於基督權下(希二1~三6),祂所帶來的是值得期待的永恆安息(希三7~四13)。

第二步(希四14~十18),作者說明基督是大司祭,以及祂的祭獻的功能。舊約肋未族的司祭是由人間選出的,他們為眾人贖罪,也為自己贖罪;基督卻是「照默基瑟德的品位,永做司祭」(希五6,參:詠一一4),這表明「是天主」召叫並立定基督為大司祭,且「在達到完全之後,為一切服從祂的人,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」(希五9)。基督祭獻的特質是永恆的、是屬天主的、是「更好的新盟約」之關鍵(希七1~九10)。基督永遠的救恩,是因為祂以自己的血作為犧牲祭品而完成的,這就是新盟約的功效(希九11~十18)。

第三步(希十19~十三25),作者列出舊約中的信仰德範(希十一1~40),來鼓勵基督徒讀者效法他們,「不要輕視上主的管教」(希十二5),並使信仰團體內「兄弟相愛之情應當常存」(希十三1~17)。

在新約諸書中,《希伯來書》最大的特色就是全篇幾乎全在引證舊約經文來證實自己的見解;引證的次數,明的、暗的,總共約有百多次。而且,其中《耶肋米亞先知書》卅一31~34,是新約聖經中引用最長的舊約經文(見:希八8~12),藉此強調天主要與祂的子民訂立「新盟約」,而這新盟在耶穌基督身上完成了。至於作者如何詮釋這些引文,把它們應用到耶穌基督身上呢?他似乎比較多使用「預像解經法」(typology)[1],而不是當時最流行的「寓意解經法」(allegory)[2]

不過,讀者要是直接拿手上現有的聖經譯本來參照,不論是中文譯本(《思高本》及《和合本》),還是英文譯本(New American BibleNew Jerusalem Bible),會發現《希伯來書》作者的引文,好像與這幾本舊約文本的原句有些出入,甚至有很大的出入。這是因為現在的聖經譯本,是由希伯來原文直接翻譯過來;而《希伯來書》寫作時代,基督徒(甚至猶太人)常用的是《七十賢士譯本》(Septuagint)。為了讀者考察的方便,在本中文詮釋書裏每次出現這狀況時,都在審訂者註中說明之。例如:希一6b「天主的眾天使都要崇拜祂」(《思高本》譯文)是引自詠九七7;而希伯來的原文,《思高本》譯為「願所有的神祇,都俯伏在祂面前叩首」,《和合本》譯為「萬神哪,你們都當拜祂」[3]。讀者請參考。

本中譯《希伯來書詮釋》的初譯者是鄭繼宗同道。在筆者編審過的所有譯作之中,繼宗兄的翻譯功夫是一流的,而且他的聖經常識也足夠豐富。當初我剛拿到他的初譯稿時,相當訝異。他真的是讀懂了作者的本意,所以可以用自己美妙的中文,並配合他所擁有的聖經常識,把正確的訊息傳遞了出來,幾乎無一初譯者能一開始就做到這一點。很遺憾地,當本書付梓時,繼宗兄已經躺在天父懷中了。

這是活水聖經詮釋系列第二本以遺著方式付梓的作品,第一本是《新約公函詮釋》的初譯者之一陳文鍼姐妹,她初譯了《雅各伯書》的部分。我們衷心期盼繼宗兄及文鍼姐在天之靈,為我們在天父及主基督面前代禱,讓活水小組的後繼工作也能順利進行。

「不怕慢,只怕站」,希望這套詮釋書的舊約部分,也能順利陸續出版。

[1]「預像解經法」(typology)是在新約及教父時代對舊約猶太經典作詮釋時,常用的一種解經法,專門討論各種有關人物、事件或制度的傳統在救恩史的架構下所表現的相應性。

[2]「寓意解經法」(allegory)也是在新約及教父時代對舊約猶太經典作詮釋時,常用的一種解經法,是「以另一內容、圖像,來描述或解釋或象徵某一事物」。

[3] 見本詮釋書17頁的審訂者註6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