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教會禮儀讀福音-譯後感 by 張錚錚 ?>

隨著教會禮儀讀福音-譯後感 by 張錚錚

mary_jesus天主的行徑是無法猜測的。我在毫無打算及準備下,進入了這項事工,成為「活水編譯小組」的一員。

近六年來,因妻為她兩班聖經教學的事工全力投入,所以順理成章地,我就成了她的副手。所謂副手,也不過是為她開開車、接接擴音器的電線,使她的演講為每一位學員教友,在教室內都能聽得到她的講解內容。

她的事工愈來愈加重,後來又要書寫教材,打算把她的筆記編寫成書。有時她請我為她翻譯一些英文釋經參考書中的某些段落,我也就草草下筆,為她個人應用而翻譯一些部分詮釋。她常說她英文不夠好,要我助她一臂之力。

記得《路加福音》有一個故事:有兩位門徒逃去厄瑪烏村,被復活的主耶穌「抓住」,為他們講解了經書,使他們內心火熱(路廿四13~32)。對聖經,我一直能體會到「火熱」這兩個字。我皈依成為教友,近四分之一世紀了。在我內心中,常感對聖經的「火熱」。這也就是我願參與每日彌撒的動力。我喜歡每日有聖教會在彌撒中的讀經,有時我還先預讀才去參與彌撒。

因在國外,資料多半是英文的,所以在信仰路途上也是以英文為主。但相對而言,中文名詞有時反而不知如何恰當地表達。

早年,在我領洗不久,前往住家附近的堂區參與彌撒,那時一切為我都是新的。彌撒禮成,走出聖堂,看到一堆書籍放在進口處,是好心人士搬來,想必是某某教友捐贈的,要我們自由拿取。我順手拿了兩本,沒想到其中一本,就是現今已絕版的布朗大師(Raymond E. Brown, S. S.)最早期的作品,是詮釋《若望福音》的小冊子(也就是The Gospel and Epistles of John: A Concise Commentary的前身,中文譯本正由「活水編譯小組」編譯中)。

胡神父在指導妻時,希望她一方面讀他空運寄來布朗大師的《隨著教會禮儀讀福音》(Reading the Gospels with the Church)原文版本,一方面能順手翻譯,為日後可能出版作準備。妻就「向下一交」,落到我的頭上,要我來翻譯。我想了一下,衡量了自己一下,深知我只能粗糙式地翻譯成毛稿,對正式的神學譯名有問題,我只能用極通俗的語調來進行。我就找了一段試了一試,電郵給胡神父問他﹕我適合嗎?沒想到胡神父鼓勵我,要我進行。就這樣,我開始了這項翻譯事工。

我以一個平信徒的身分,為平信徒著想。許多教友往往想讀經、查經,卻找不到一針見血的參考書,是專為讀經而設想的。我的理想是要有一些參考書,容易被平信徒接受。

布朗大師的一套小冊子,都是為平信徒寫的,正好能滿足我們這些平信徒們的需要。若有中文譯本,那是多麼有益啊!我大膽一試,翻譯一下,看看結果如何。毛稿出籠之後,妻花費了不知多少夜晚來整理,然後由胡神父編寫、審訂、調整名詞及不妥當之處,外加一些註釋。我估計他們所投入的時間,大大超過我翻譯的時間。妻告訴我她與胡神父在互聯網上一來一往,為修改譯文的電子信件,多達兩三百封。

這本小冊子《隨著教會禮儀讀福音》是為激勵我們這些平信徒,用福音來點燃內心的信德,使之燃起「火熱」的心的一個門徑。我們這些平信徒要的,是在信德上一步一步增加,這本小冊子可以使我們反思福音中的故事,在年復一年的不同節慶季期中,聖教會選出了適當的經文,讓我們來反思,使我們在內心中燃起信德之火。由布朗大師之生花妙筆,由他深刻地指引我們去看那些看不見的光亮,在讀了他的指點之後,再去細讀福音,好像「立刻有像鱗甲一樣的東西,從……眼中掉了下來」(宗九18),我們就看見了許多原先沒有看到的東西。

若我在此的期望成了事實,那麼這「活水編譯小組」的事工也就有了預期的收穫。

 

7/12/2009 於加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