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祿獄中書信詮釋-編者的話 by 胡國楨 ?>

保祿獄中書信詮釋-編者的話 by 胡國楨

本詮釋書譯自美國Liturgical Press出版的The 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套書(2005~2006)第八卷,原書名很長:First Thessalonians, Philippians, Second Thessalonians, Colossians, Ephesians,直接譯為中文是《得撒洛尼前書、斐理伯書、得撒洛尼後書、哥羅森書、厄弗所書》。不過,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(Little Rock Scripture Study的小組聖經研讀手冊)卻簡單扼要地把書名定為Letters from Prison,活水編譯小組決定跟隨此方式,把本詮釋書取名《保祿獄中書信詮釋(附:得撒洛尼前後書詮釋)》,但各書信的先後仍依The 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第八卷的排序:兩本保祿親自寫的(《得撒洛尼前書》及《斐理伯書》)在先,其餘三本(《得撒洛尼後書》、《哥羅森書》、《厄弗所書》)在後;所附「小磐石研經課程」的進度,則依Little Rock小組的先後順序。

聖經學界一般稱《斐理伯書》、《哥羅森書》、《厄弗所書》及《費肋孟書》四封書信為「保祿獄中書信」,因為這四封書信中都宣稱保祿(作者自稱)寫信時正被監禁。但是,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套書的編者,把《費肋孟書》與聖經學界稱作「保祿牧靈書信」的《弟茂德前、後書》及《弟鐸書》共列一冊,編入第九卷,顯然是因為這四封書信有共同特色:都是寫給個人的私函。

這一本新約的詮釋作品很精彩。一方面,因為保祿獄中書信的特色是提出了「宇宙性基督論」,也把耶穌基督的先存性意義說得很清楚。尤其把「基督是萬有的根源與終向」的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。另方面,《得撒洛尼前後、書》也在默示文學的氛圍下,把末世基督再來的期待描寫得很傳神。

誠如前面幾卷〈編者的話〉說過[1]:以往,西方教會的聖經(包括《思高本》),都把保祿用的dikaiosynē這個希臘字譯為「正義」(拉丁文iustitia;英文justice;中文就是譯為「正義」)。其實,一般所說的「正義」是希臘羅馬文化中的法律觀念,有以用天秤來稱的「公平」之意,但這不是希伯來文化中「義」的概念。希伯來文化中「義」的核心意義,與中國人所說的「義」的概念有點像:都是指「人際互動關係上的忠誠度」。因此,保祿在此用dikaiosynē這個希臘字來表達「人與天主間的正確良好關係」(righteousness)。因此,本詮釋書的中本將此字譯作「義德」,《思高本》的譯文中全部的「正義」,我們也都改做「義德」:《斐理伯書》中有五處(斐三6、9 [三次],四8);《厄弗所書》中有三處(弗四24,五10,六14)。

[1] 見:活水聖經詮釋系列卷六之一《迦拉達書詮釋》的〈編者的話〉,xii~xiii頁。